
1現有研究的不足
目前對排水管網監測點**的研究還存在明顯的不足,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排水系統的信息化管理。主要問題包括以下**:
(1)監測點優化的數據來源依賴于實際監測數據,信息量有限。目前國內的研究主要依靠實際的監測數據,比如某一天的監測數據,選取**流量、最小流量、COD作為指標,然后進行一定的數據處理,作為衡量節點間相關性的依據。這個優化結果只能說適用于一天的排水或者降雨場景。排水管網監測點一旦確定,將是一個長期的數據獲取過程。節點的代表性需要廣泛,可以作為不同場景下的代表性監測點。
(2)監測點的布置和優化依賴于人的判斷,主觀性很強。在用統計方法對節點進行聚類分析的研究中,雖然設定了聚類原則,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于人的判斷,相關性的識別只是輔助作用,更多的是依賴于人對管網拓撲結構的分析和理解。監測點的最終布置結果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。
(3)大型城市排水管網無法優化布置監測點。現有研究中的優化對象是現有的監測點。例如,奧培以某城市的23個主排水管監測點為研究對象,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**,而目前沒有監測到的節點則不作為研究對象。一方面,現有的監測點不一定是**的監測**方案;另一方面,對于沒有進行排水監測的區域,這種優化**方法將不會被應用。
2研究前景
鑒于目前研究的不足,未來排水管網監測點優化**研究應主要解決以下問題:
(1)充分利用引流模型進行模擬,獲取不同場景下的數據進行規律識別。國外一些研究采用SWMM模型進行模擬,并不局限于實際監測數據。這使得在不同場景下,尤其是在一些極端降雨條件下,得到管網的運行狀態成為可能。實際監測中可能存在數據缺失,但可以利用模型模擬進行補充分析。
(2)在時間尺度上綜合分析各節點相關監測指標的數據。在分析節點相關性時,不僅僅局限于**水量或最小水量等單一數據,一個降雨周期內各節點的流量曲線都可以作為研究對象。每個節點的信息將被總結為一個時間序列。通過對每個時間序列的分析,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節點,這將更加全面地反映節點的信息。
(3)減少對人工判斷的依賴,加強排水管網監測點的自動識別。排水管網監測不僅是排水信息化管理的必要環節,也是海綿城市建設效果量化評估的主要數據來源。減少主觀判斷,將使客觀評價各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效果成為可能。
(4)加強排水管網監測點布置方案的定量評價研究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優化監測點的**,得到一套監測方案,但沒有研究如何對得到的監測進行定量評價,因此無法定量評價監測方案的優劣。